一、深刻理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 ?
(1)“新”的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跨跃新的大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公布的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5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世界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和具有独立工业体系的国家。
(2)“新”的发展任务。新发展阶段的任务已经由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新”的发展主题。即实现高质量发展。
(4)“新”的发展环境。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5)“新”的发展难度。比如,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2035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2万美元。这就意味着按现有不变价格计算,到203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00万亿元人民币。实现第一个100万亿,我们用了71年,15年要再翻一番,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注重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三)新发展格局是什么?
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讲到2021年重点工作时强调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在讲到“十四五”目标任务时指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特朗普上台后跟我们打贸易战,我们不怕。为什么?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发育得跟1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我国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由10年前的64%下降到33%了,再过10年会下降到20%以下。中国市场的内需上来了。
2018年,国内外媒体都把“双十一”消费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马云都觉得没信心了,因为2017年“双十一”24小时成交高达1.682亿元人民币,2018年能否打破?马云觉得很难。结果2018年“双十一”24小时成交2,135亿元人民币,2019年“双十一”更达到了2.684亿元人民币。西方媒体一片惊叹“这个星球上最大购物节”!这是在全球经济萧条情况下中国市场的爆发力。
(四)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
美国一所大学跟世界银行合作搞了一个1960年--2099年全世界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量统计研究,一部分数据结果是这样:20世纪60年代,世界前15名根本没有中国的影子。70年代,中国的排名上来,世界第16名。前15名排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地位提升了一些,往后越来越快,1995年超过巴西,排世界第八;然后超越英国,到达世界第七;然后超越意大利,位居世界第六;2000年超越法国,位居世界第五;2004年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四;2010年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后,这个研究是模拟增量分析,按照这个模拟分析,2028--2029年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过后还会继续发展,按照这个研究,近半个世纪来,全世界唯一在不断赶超的是谁?是中国。其他国家的排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中国制造业的位置:2009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18%,与美国开始平起平坐;在这之前,美国制造业长期稳占世界20%。这些数据反映的就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2.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
我国的制造业不会永远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实践已经证明用市场换技术是换不来的,高精尖技术人家永远不会给我们,今年两会代表们热议“卡脖子”问题,美国打压华为、中兴的武器是什么?是“芯片”。
3.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迫切有待高质量发展去解决。
4.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刚改革开放时我们生产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的时代已经过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一定需要充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需要强有力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支撑。
二、充分认识我校混合制办学改革在全省公办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
1.山东省政府2月24日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我校举办者变更,标志着全省首所公办混合制高职院校“混血儿”诞生。
2.水发集团作为举办者之一和省属大型国企主要出资方,一期工程近20万平米的新校区建设已经投入1.1亿元。
3.我校混合制办学引领的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方向,创新实践了国家职教改革20条提出的“职业教育向企业社会参与、多元办学格局转变”。
国家职教改革20条关于“三个转变”的内容:5--10年时间,实现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模式向特色鲜明、企业社会参与的类型教育转变。
三、抓重点,带一般,全力推动办学发展提质升级
1.深入推进混合制办学改革。
(1)推进内部机构设置改革和定岗定编改革;
(2)推进“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落地;
(3)推进后勤社会化试运营。
2.积极推进课堂思政与大思政建设。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庆祝系列活动;
(2)开展专业课和公共课、基础课“课堂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3)组织实施大思政规范化、制度化研究论证工作。
3.加快提升新校区建设与办学基础能力。
(1)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
(2)启动推进二期工程建设。
4.创新招生与就业工作。
(1)创新新发展阶段招生思路,持续加大招生新举措;
(2)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的就业工作,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推动高品质就业。
5.狠抓内部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升。
(1)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2)提升党群、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
(3)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要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
6.力促内涵发展与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水平提升。
(1)着眼国家远景目标,多措并举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2)全力推进省部级办学品牌创建;
(3)强化学生全面发展。
7.强化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创收力度。
(1)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服务产业,积极推动校院两级开展社会培训;
(2)大力增加培训收入,提高培训效益。
8.混合制二级学院与校企合作办学改革的深化与规范。
(1)规范理顺混合制二级学院办学体制机制(贯彻省14部门文件精神);
(2)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拘泥于混合制一种合作模式;
(3)建立混合制二级学院办学预警机制。
9.加强教学和管理两支骨干队伍建设。
(1)研究论证设立教学与管理骨干正常晋升通道;
(2)建立涌现、选拔、培养、使用、考核长效机制。
10.推进专业建设基金研究论证与设立。
(1)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树立并强化“经营学校”理念;
(2)创建校企一体化实习就业新机制、新模式,打牢专业群建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