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在京开幕,关注“两会”成为全民热潮。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认真收听收看“两会”报道,关注“两会”动态,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宁霞:
我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倍感振奋与鼓舞,充满期待与信心。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工作,客观、深刻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释放出重大政策利好、改革利好,既紧扣时代发展,又热切回应民生,顺应人民期盼,是一份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的好报告。
思政教研部主任侯雪静: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说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新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持续动力,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思政专任教师葛文杰:
强国必先强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此次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回应了诸多教育热点话题,许多新举措、新建议将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新导向和新动力,值得所有老师学习。
思政专任教师于甜甜: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倍感振奋,中国经济仍然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作为一名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思政专任教师李涛: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聆听和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课堂上积极参与“两会”话题讨论,有同学认为,“作为时代新青年,我们应秉承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同学们结合本学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所学,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认为在新的关键节点上召开两会,不仅是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更可作为青年人奋发自强的动力源。2022,我们一起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