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化学工程学院“化梦为光”志愿服务队走进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文苑社区,开展“乐享一夏,与爱同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服务基层发展。
本次活动以“呵护心灵、共育未来”为核心,聚焦社区青少年成长需求,依托志愿服务队专业优势与社区资源,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包括:暑期作业辅导与学业答疑,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难题;开设绘画、手工等兴趣课程,丰富暑期生活;普及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增强体质与团队协作意识。此外,志愿者们还协助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参与公益服务,为构建温暖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活动由2名指导教师带队,10余名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不仅为社区部分家庭解决了孩子的暑期看管难题,更展现了山化院学子的责任与风采。化学工程学院“化梦为光”志愿服务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耕基层服务,把在文苑社区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更精准的公益行动,让青春力量在助力家乡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延续,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实践中愈发闪亮。志愿者们在服务家乡、奉献社会中坚定了志愿初心,提升了实践能力,用青春力量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实践感悟(常凇宁)
作为“化梦为光”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个暑假在文苑社区的19天实践,社会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暑期公益课堂辅导青少年时,我曾因一名学生反复听不懂数学题而焦虑,直到换用他喜欢的“游戏闯关”方式讲解,才看到他眼中亮起的光。那一刻我明白,服务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找方法。走访社区老人时,一位独居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来陪我说说话,比送东西还暖心”,这让我懂得,基层服务最珍贵的是“真诚”——哪怕只是耐心倾听,也是对群众需求的回应。
实践感悟(曹潇文)
从最初在社区活动中手足无措,到后来能独立组织一场“趣味运动会”,这个暑假的实践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成长,也让我读懂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记得第一次协助社区整理居民档案时,因疏忽弄错了一位老人的联系方式,导致通知活动时出现遗漏。虽然及时补救,但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无小事,每一个数据、每一次沟通,都关乎群众的信任。在“安全知识小课堂”上,当我用漫画讲解“防溺水”知识时,孩子们认真记录的样子让我明白,哪怕是简单的付出,只要用对方法,就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最触动我的是社区阿姨说的一句话:“你们来了,社区里年轻人的朝气都多了几分。”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是服务者,更是“青春能量”的传递者。这次实践教会我的,不仅是组织活动的技巧,更是一种“向下扎根”的态度——未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贴近土地、服务群众的路上。

(撰稿:常淞宁;编辑:朱怀红;审核:朱怀红、任腾飞)